當前位置:卡車網> 資訊 > 行業(yè) >

受物流集約驅動影響 重卡車型高端化發(fā)展趨勢明顯

  2014年5月上旬,在中國重汽曼技術產品上市一周年暨第6000輛曼技術產品交車儀式之際,中國重汽集團副總經理于有德總結了中國重汽與德國卡車巨頭曼的合作成效:聯姻近五年來,雙方合作已開花結果,曼技術產品自投放市場后產銷一月好于一月,用戶正面反映強烈,實現了當年導入市場成功。

  無獨有偶,近日,國內另一合資重卡品牌福田戴姆勒也發(fā)出了類似的樂觀聲音。福田戴姆勒汽車總裁吳越俊對外表示:福田汽車與戴姆勒合資運營近兩年來,合作雙方成功融合,并提出發(fā)展目標——到2016年,合資產品歐曼將實現重卡銷量第一;到2023年,要成為全面領先的企業(yè)。

  兩則新聞讓人不禁探究:在普遍引入合資模式的重卡市場,其背后的動力是什么?合資給中外雙方企業(yè)各帶來了什么?合資企業(yè)對行業(yè)趨勢有何引領作用?

 采用9氣囊后提升橋的第6000輛曼技術T7H重卡 
采用9氣囊后提升橋的第6000輛曼技術T7H重卡

  物流集約化驅動重卡發(fā)展

  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重卡市場的發(fā)展驅動受到其需求方——物流運輸業(yè)快速發(fā)展的驅動。近年來,物流運輸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yè),加之車聯網、物聯網廣泛應用和成本的逐漸增高,之前一個人買幾輛車就成立物流公司的狀況將逐漸消失。于有德認為,個人無法掌握廣泛、準確的市場信息,組建信息化的共享平臺才是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所以物流企業(yè)將會逐漸向標準化、集約化、規(guī)?;l(fā)展。

  正因為如此,大型物流公司就需要可靠性好、安全性高的重卡產品,來保持高效、準時的運輸,在選擇產品時越來越多地首要考慮卡車產品的可靠性、高效率和節(jié)能環(huán)保性能等。在物流運輸業(yè)的帶動下,未來重卡將向重型化、大功率、低油耗等方向發(fā)展,這一趨勢已從當前歐美發(fā)達國家重卡技術得到印證。

  這首先意味著,重卡的核心技術所在——發(fā)動機將以低排放、輕量化和高科技裝備化為發(fā)展方向。囿于國內發(fā)動機核心技術的欠缺,國內重卡企業(yè)順理成章地走上與國外企業(yè)合資的“取經之路”。

  從產品在市場中綜合競爭力考量,合資也是一條頗為切合當前市場實際的道路。與乘用車領域情況頗為不同,卡車領域至今是“國貨當紅”,即本土化重卡品牌擔綱主角。業(yè)內人士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價格方面。從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價值考慮,重卡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遠高于乘用車消費者。

  相比于國產同類車型,進口品牌重卡動輒上百萬元的價格讓消費者望而卻步。為滿足市場對于重卡車型的更高要求,行業(yè)需要兼具國際技術品質并且能在價格上參與競爭的品牌,而合資自然成為一條可行之路。

  除卻技術和產品因素,從企業(yè)發(fā)展的“軟實力”來說,提升營銷服務能力也是國內卡車企業(yè)走上合資之路的一大動力。吳越俊認為,隨著物流運輸業(yè)向著集約、高效方向發(fā)展,未來重卡客戶會越來越集中化。“經銷商的營銷能力會成為廠家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將引進戴姆勒的知識資產,對經銷商進行標準化管理,改變參差不齊的現狀,全面提升經銷商能力。”

  合資模式遍及主流卡車企業(yè)

  幾天前,華晨汽車相關負責人對外表示,華晨與俄羅斯重卡生產企業(yè)卡瑪斯的合作項目有望在今年年底前正式簽約,合資公司產品將主要進入重卡領域。至此,放眼當前的重卡行業(yè),合資模式已經在主流卡車企業(yè)中普遍實行。

 華晨與卡瑪斯合資或年底簽約 
華晨與卡瑪斯合資或年底簽約

  其實,卡車市場的合資起步不晚于乘用車市場。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除一汽解放、華菱星馬等少數幾家尚未進行合資外,年產銷排名前十位的企業(yè)大部分都已與國外重卡品牌實現合資。最近一波合資浪潮是伴隨著國內經濟形勢和政策刺激而來的。近幾年,隨著國內卡車車型面臨升級換代、政府對環(huán)保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重卡產品性能、品質和服務等要求全方位提升,使得越來越多的本土卡車企業(yè)與外資企業(yè)聯姻。

  然而,合資并非一條必然的坦途,多年來,國內已經有不少并不算成功的商用車合資案例。合資僅兩年的福田戴姆勒為何有底氣喊出“全面領先”的目標?在2012年雙方合作之初,福田戴姆勒即確定摒棄“以外方導入車型和品牌為主”的合資模式。“中方一直在合資中牢牢把握主導權,雖然外方的管理與技術更具先進性,但中方更了解中國市場。”吳越俊的這番話揭示了福田戴姆勒合資發(fā)展順利的深層原因。

 福田戴姆勒合資兩年進展順利 
福田戴姆勒合資兩年進展順利

  縱觀卡車合資模式,除了福田和戴姆勒外,廣汽和日野、四川南駿和現代等均采取50%∶50%的股比模式,而東風和沃爾沃的合資股比則是55%∶45%。“中方主導”模式緣于當前我國的汽車工業(yè)產業(yè)政策,相關條文規(guī)定:整車企業(yè)在華合資項目中,外資不能超過50%。盡管股比限制是當前頗受爭議的一大話題,但這一政策使得國內車企獲得外方技術又不違反我國入世承諾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合資企業(yè)中中方的利益。

  全方位學習技術與管理

  雖然合資企業(yè)普遍以中方為主導,但在某種意義上說,合資也是“把洋師傅請進門”。在重卡領域,本土企業(yè)學到了什么,對于合資企業(yè)的發(fā)展狀況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

  中國重汽與曼的合作可以作為一個代表。2009年,中國重汽與德國曼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在于有德看來,在與曼公司的合作過程中,中國重汽不僅成功得到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發(fā)動機、車橋及整車技術,同時學到了產品開發(fā)思路、業(yè)務流程以及管理方法,更學到了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和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實現了人員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于有德介紹,中國重汽與曼合作以后,技術層面,無論是從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舒適性方面都得了提升。

  福田和戴姆勒的合作成效,則可以用一串數字來作答:2013年,福田戴姆勒銷售歐曼中重卡10.5萬輛,比2012年的8.2萬輛增長了近30%,市場占有率達15%,提升1%。經歷合資之初2012年的一些財務虧損之后,2013年合資企業(yè)已迅速實現盈利。

  吳越俊表示:“合資后,我們學習了戴姆勒先進的制造管理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雖然仍處于早期階段,但效果已經開始顯現,比如,車輛的整車可靠性質量相比2012年提升了30%。”他還以營銷為例:以前的營銷只是依托網絡進行,但現在的營銷是一個體系,包括以客戶為中心建立數據庫,與兩年前的營銷已不是一個概念。在吳越俊看來,這些都只是轉變的個別方面,福田戴姆勒汽車在研發(fā)、制造、供應商管理、營銷和服務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進步。

  引領重卡市場方向

  在相當程度上,合資重卡引領了重卡市場的發(fā)展方向。就在5月份,頗受業(yè)界矚目的四川現代重卡新品創(chuàng)虎上市,以“高端重卡”姿態(tài)“殺”入重卡市場。作為四川南駿與韓國現代合資以來的第一個“結晶”,創(chuàng)虎正是當前合資重卡產品定位的一個代表。

  縱觀當前的合資重卡產品,高端化特征已十分明顯:去年12月,東風和沃爾沃聯手打造的首款高端重卡UD酷騰,以40萬至50萬元的價格贏得了性價比的美譽。而福田戴姆勒的歐曼GTL、中國重汽的汕德卡、廣汽日野的700系列、上汽依維柯紅巖的杰獅等已上市車型,則早已各自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重卡的高端化主要體現在:在產品品質上向可靠性、承載性、耐久性發(fā)展,動力總成、制動系統(tǒng)、轉向系統(tǒng)的關鍵零部件為國外進口;在技術性能上向安全性、舒適性、輕量化、智能化發(fā)展。

  而在福田戴姆勒的下一步目標中,企業(y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把歐曼GTL打造為中高端通用產品,把ETX等產品下延,并且還會開發(fā)其他高端產品。在“劍指高端”的雄心背后,正是福田與戴姆勒合資后的研發(fā)實力。吳越俊透露,目前福田戴姆勒已經建成獨立的全新研發(fā)中心,一期投資五六億元左右的實驗中心今年也要開工,后續(xù)還要再投資十幾億元。

  市場需求的驅動,使得重卡升級換代、走向高端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在合資企業(yè)帶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助推下,中國重卡行業(yè)有望迎來新的發(fā)展。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作者:依文
文章關鍵詞: 重卡 高端化 德國曼 中國重汽
掃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聞反饋與咨詢
推薦閱讀
推薦車型更多
相關文章
一周熱文
最新視頻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